寒露惊秋晚,朝看菊渐黄。
千家风扫叶,万里雁随阳。
化蛤悲群鸟,收田畏早霜。
因知松柏志,冬夏色苍苍。
10月8日2点59分43秒
我们迎来 寒露
寒露分为三候:一候鸿雁来宾;二候雀入大水为蛤;三候菊有黄华。进入寒露,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。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,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、润肺益胃,宜常按摩大鱼际。寒露传统习俗主要有赏枫叶、吃芝麻、饮秋茶等。
“寒露”这个节气是由秋入冬的一个过渡性的重要节气。古人在“寒露”前后有许多风俗,比如赏菊,还有登高。许多登高的节俗和敬老的节俗,渐渐地就挪到重阳节里了,就是“九九”重阳节,中国人给“九”这个数字赋予了许多美好的象征意义,两个“九”古人用来敬老,所以重阳节就是敬老节。“寒露”这个节气已经从春到夏到秋末,对比人生来讲,对应的人生就是一个人将要进入冬季,就意味着要进入老年了。而老年在一个人的一生中,他的生存能力、生活能力都大为下降,这个时候就需要子孙后代进行照顾。
中华文化是一条河流。为什么孝敬老人呢?因为养老本身是育儿,因为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。所以中华文化以“寒露”前后的重阳节,来提醒子孙后代缅怀祖先、孝敬老人。“寒露”用的意象就是登高,用双倍的时间就是两个“九”的叠加,用“九九”来祝福老人健康长寿,用“九九”来祝福子孙后代绵延不绝,用“九九”来祝福一种文化的后继有人,中华文化的象征性就在这里体现了出来。(选自《郭文斌说二十四节气》)
#宁聚正能量 #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项目